关于交易逻辑的梳理
前言
今天在youtube看到了Lei的一期节目“不做普通人”,点进去看了一下他的往期视频,详细介绍了SMA和EMA的应用。将以前从来无法下手的市场指标,有了新的入门和理解。 就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
双线交易系统-SMA和EMA
简单有效的指标,之前摒弃各类指标(因为无知),但是实盘分析之后,指标是重要参数。
交易逻辑
这个视频让我意识到,我当前除了定投有目的,其他的一切操作都是没有目的,没有逻辑的。
而且连关键指标都没懂,就是全靠零碎的网络知识,风险大。
靠运气赚到的钱迟早也会亏回去。
市场中的自然科学-惯性
公司的资金代表了物体的质量,优秀的公司会向着优秀的方向发展,平庸的大部分还是保持平庸,好的更好,马太效应。因此筛选的时候尽量选择规模大的公司,优秀的公司。
归纳总结
Q:为什么市场会有指标呢?指标的本质是什么?
市场100%是由人的交易行为导致的。 它充满了贪婪、恐惧、希望、恐慌等各种复杂的人类情绪。
那么,为什么像移动平均线这样简单的数学公式,竟然能对这个混乱的、由人组成的系统产生指示作用呢?
答案是:技术指标并非驱动市场的“神秘力量”,而是市场集体行为的“镜像”和“量化工具”。 它之所以有效,背后有三大核心逻辑支撑:
1. 指标是“结果”的度量,而非“原因”的预测
这是理解所有指标的基石。移动平均线并没有魔力,它本身不会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。
它度量的是什么? 200日移动平均线 (200-SMA) 只是简单地计算并显示了“过去200天里,所有市场参与者达成交易的平均价格”。
这个“结果”意味着什么?
当今天的价格高于200-SMA时,这客观地说明:在过去200天内买入的绝大多数人,现在都处于盈利状态。
人的行为模式: 一个盈利的人,他的心理状态是放松、自信的。他更倾向于继续持有(因为相信会涨得更多),甚至加仓。他卖出的紧迫性很低。
当今天的价格低于200-SMA时,这客观地说明:在过去200天内买入的绝大多数人,现在都处于亏损状态。
人的行为模式: 一个亏损的人,他的心理状态是焦虑、恐惧的。他更倾向于在价格反弹到其成本价附近时马上卖出(解套),以求摆脱痛苦。
所以,当价格从下方反弹至200-SMA(均线密集区)时,指标本身什么也没做。是大量被套牢的人的集体“解套”欲望,形成了一堵巨大的“卖盘之墙”,从而创造了阻力。指标只是优雅地、直观地把这堵“心理之墙”的位置给你标示了出来。
2. 人类集体心理的“规律性”
虽然单个人的行为难以预测,但由成千上万人组成的群体的行为,却经常表现出惊人的规律性。 市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。
趋势的惯性: 正如牛顿第一定律,运动的物体会保持运动。一个上涨的市场会吸引更多的人因为“怕错过”(FOMO - Fear of Missing Out)而买入,从而自我加强;一个下跌的市场会引发更多的人因为“恐惧”而抛售,也同样会自我加强。均线就是对这种趋势惯性最直观的描绘。
情绪的钟摆: 市场情绪总是在“极度贪婪”和“极度恐慌”这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。像RSI这样的摆荡指标,就是专门用来量化这种“情绪钟摆”摆到了什么位置。当RSI超过80,它不是在预测未来,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:“市场情绪现在已经极度亢奋了”,这种亢奋状态是难以持续的,因此回调的概率变大了。
指标捕捉的,正是这些可重复出现的、由人类本性驱动的集体心理模式。
3. “自我实现预言”的强大效应 (Self-Fulfilling Prophecy)
这是指标有效性的一个非常关键的、甚至是有点“循环论证”的因素。
共同的地图: 想象一下,全世界有数百万的交易员、基金经理、分析师和AI算法,他们都在看同一张图表。在这张图表上,都画着那条重要的200日移动平均线。
共同的焦点: 当价格接近这条线时,它就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“焦点”。
多头会想:“这是一个重要的阻力位,我应该在这里减仓获利。”
空头会想:“这是一个绝佳的做空位置,背靠阻力位,风险很小。”
被套的人会想:“终于回到我的成本价了,我要赶紧卖掉。”
共同的行动: 因为大家都认为这里是重要的阻力位,并据此采取了卖出行动,于是,这些海量的、同步的卖出行为共同创造了这个阻力。
在这个层面上,指标之所以有效,恰恰是因为有足够多的人相信它有效,并依据它来做决策。
总结:一个绝佳的比喻
把市场想象成一片广袤的雪地,把交易者想象成在雪地上行走的人。
价格波动: 一开始,人们的行走路径(交易)是杂乱无章的。
趋势与支撑/阻力: 渐渐地,有些人走出了一条路。后来的人会发现,沿着这条已经踩出来的路走,比自己在深雪里重新开路要省力得多。于是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这条路,这条路就变得越来越清晰、越来越牢固。这条路,就是趋势。路边被踩实的雪堆,就是支撑和阻力。
技术指标: 技术指标就像一张**“雪地路径地图”。它本身没有能力指挥人们去哪里,它只是记录和显示**了“过去大多数人都在哪里走,以及现在这条路的方向是怎样的”。
所以,你学习技术分析,不是在学习一种能预测未来的魔法,而是在学习如何读懂这张由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“踩”出来的地图,从而判断出沿着哪条路走,概率上最省力、最安全。
几个重要的概念
- 均线密集区
什么是均线密集区
- 指标尺度
EMA60>EMA120多头趋势 EMA60<EMA120空头趋势
- 什么是多头排列,空头排列 MA均线按照升序,并且短期高于中期高于长期的排列,那么就是多头排列 MA均线按照降序,并且短期低于中期低于长期的排列,那么就是空头排列 因为短期均线的反应较快。
Q:针对第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源,我该怎么把握大方向?有哪些实际可行的方法帮助我能洞察到这些趋势和方向?
| 方法 | 核心 | 频率 | 关键问题 |
|---|---|---|---|
| 方法一:跟政策 | 顶层设计,资源流向 | 每年/每季度 | 国家希望钱流向哪里? |
| 方法二:看趋势 | 社会变迁,技术革命 | 持续观察 | 哪些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? |
| 方法三:学研报 | 专业视角,产业逻辑 | 每月/每季度 | 行业里的聪明钱在想什么、做什么? |